参考消息网5月13日报道 在新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IMF比较了亚洲11个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在1995年和2012年对中国和日本的依赖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有11个国家在出口市场方面都更依赖日本。而不到20年后,其中10个国家对中国的依赖度就超过了日本,且超出的幅度较大。唯一的一个例外是印尼,该国对日本的出口依然大于对中国的出口。外媒称,上述数据不仅反映了近20年的经济停滞导致日本的重要性显著下滑,也体现了中国在这段时期内的迅速崛起。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13日报道,IMF比较的不是一国对中国或日本的毛出口额,而是出口附加值,即一国生产的出口产品的价值减去这些产品中所包含的进口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零部件的价值。
以这一标准衡量,在1995年,对日本的出口占到了马来西亚总出口的近四分之一,但到2012年,该比例仅为6%,而2012年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则较1995年提高了一倍至10%。1995年时,澳大利亚出口对日本的依赖度比对中国的依赖度高出五倍,而在2012年,对中国的依赖度比对日本的依赖度高出近一倍。
据报道,上述数据是一项较为广泛的调查的一部分,该调查研究的是这一地区内的经济体如何变得更加整合。IMF专门研究亚洲的经济学家杜瓦尔称,中国是其中的核心,既是组装中心,也愈发成为最终需求来源;与之相比,曾在上世纪90年代扮演关键角色的日本则在极其迅速地衰落。
日本的官员们称,地区影响力比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更重要。他们认为,与美国达成合作关系的日本可以提供一个自由市场民主化模式,该地区其他国家则会渴望照着这一模式发展。日本官员认为,中国提供的是资金,而不是模式。
据报道,在数据之外,实际经济情况则较为复杂。对华贸易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产品零部件,它们最终会销售给工业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这就使得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地位比数据表现出来的更加重要。
杜瓦尔指出,在地区生产流程中,亚洲的两个最大经济体起到的功能各不相同。与中国的地区贸易相比,日本在“上游”仍旧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即该国提供的是复杂的产品部件;与此同时,中国扮演的更多是“下游”的角色,即进行最终组装。
杜瓦尔称,作为该地区的供应国,日本所扮演的角色仍旧重要,但这个角色更像是一个脚注。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