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外媒称,随着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以穆廖科为代表的群体日益受到关注。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21日报道,27岁的穆廖科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最为光鲜的一座办公大楼担任清洁工。他身上有着新晋中产阶层的众多特征。他有一辆摩托车,身上挂着索尼智能手机,腕上戴着新潮的可通话手表,用来在工作时与朋友发短消息。
穆廖科从小在苏门答腊岛南部的贫穷农村长大,他的现状比那时好得多。像过去30年世界各地的千百万人那样,穆廖科摆脱了贫困,成为亚洲新兴城市中产阶层中自豪的一员。
报道认为,但细究他的经济状况和理想抱负便能发现,他的中产阶层地位比表面上更脆弱。
穆廖科挣着雅加达的最低工资——每月240万印尼盾(约211.2美元),这意味着他每天靠7美元生活。这其中约一半用于购买食品和支付房租,他和弟弟合租一间狭小的寄宿公寓房间中。再扣除摩托车的燃油和养护成本后,他只剩下50万印尼盾(44美元)——每天不到1.5美元——的自由支配收入,或是寄回苏门答腊岛的家里,或是积攒下来,为婚礼这件人生大事做准备。
难怪穆廖科为未来发愁。他担心,如果家人需要紧急就医,他该怎么办?如果结婚成家,他的收入会多么吃紧?按照亚洲开发银行对中产阶层的标准定义——日收入在2美元至20美元之间——穆廖科稳居这一行列。但他一点也不这么觉得。
报道称,虽然新中产阶层颇受热议,但这位年轻的印度尼西亚人实际上更适合被归为世界的“脆弱中产”一类:发展中国家有近30亿人每天依靠2到10美元生活,他们虽然生活在贫困线之上,但往往仍然难以实现财务安全——财务安全是中产阶层身份的标志。
英国《金融时报》对世界银行有关122个发展中国家30多年的数据进行的分析,展示了这种命运的转变。随着贫困人口下降,生活水平位于贫困线之上狭小区间的人数不断增加。但往往只有较少的人能够超越这个水平。结果是,世界四成的人口现处于脆弱中产之列。
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霍米·卡拉斯表示:“这一群体的人口数量高于其他任何群体。”卡拉斯是世界上研究新兴市场中产阶层崛起的主要专家之一,他表示,这一阶层的日收入实际上应从10美元算起。“这个阶层比中产阶层要大,比富裕阶层要大,比贫困阶层要大。总体目标应该是推动这些人进入中产阶层。”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在发展中国家,有24亿人每日靠不到2美元维生,只有6.62亿人日收入超过10美元。
报道称,令人担忧的是,长期的缓慢增长可能侵蚀近几十年的成果。那些脱离贫困的人有多大可能会重新陷入贫困?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印度尼西亚经济呈双位数收缩,同时强人苏哈托长达34年的统治结束,这导致数百万人重归贫困。近年来的强劲增长令印度尼西亚根基更为稳固,但仍有一大批人口处境十分脆弱。2010年,印度尼西亚2.4亿人口中的1.11亿仍然靠着每天不到2美元的收入生活。还有1.25亿人日收入在2到10美元之间。
在印度尼西亚,一方面几百位大亨控制着大多数财富,一方面99%的企业是小微企业。即使许多就职于这些企业的人理论上已经跨入中产阶层,他们也仍然经不起冲击。
由于脆弱中产的阵容已经庞大到不可忽视的地步,该阶层正在推动各发展中国家的改变。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大型民主国家——两国都在举行意义重大的选举——民调显示选民更青睐许诺实施善治、推行改革、带来更美好经济未来的候选人。在经济面临缓慢增长和通胀加剧的巴西,脆弱中产日益不安——去年夏天,公众对公共交通落后的不满引发骚乱,便是例证。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