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11年9月29日,南京国际车展开幕,模特在参展的新款轿车(东风标致)旁表演。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东风汽车2月19日正式宣布将出资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将与法国政府等共同接受总额30亿欧元的增资,从而在规模上创下中国厂商投资发达国家企业的历史最高纪录。凭借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厂商的资金实力不断提升,今后瞄准海外企业的技术和市场的投资案例将越来越多。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月21日报道称,中国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很早之前就对进军海外表示出强烈意愿。而作为走向海外的基础,其选中的正是此前在中国国内就已经有标致车合资关系的标致雪铁龙。
报道称,东风汽车的出资比例预计与法国政府和标致创始人家族同为14%。新兴经济体企业作为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大股东而参与出资,这尚无先例。东风汽车的目的是吸收低燃耗发动机以及电动汽车等节能技术,同时也着眼于将来实现开发费用庞大的汽车底盘的通用化。
据报道,中国厂商收购海外企业引发关注始于2005年之后。以上海汽车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为开端,2010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瑞典高端品牌沃尔沃。上述案例均属于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收购“衰落海外企业”、以获取开发和生产领域的技术经验。
最近围绕最新技术的收购案例接连不断。中国民营汽配厂商万向集团以1.492亿美元收购了2013年11月破产的美国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在之前的2013年1月还收购了一家美国锂电池制造商,以加快新一代环保车型的基础积累。
报道称,中国拥有每年2000万辆以上的庞大市场,这就是中国厂商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所有公司都能持续增长的庞大市场上赚取的资金,正在变成收购资金,加快海外进军步伐。其中吉利汽车就通过收购沃尔沃提升了自主品牌车的品质,但也有企业虽然吸收了先进技术但并没有在自主品牌上取得成果的案例。
中国厂商发起的企业收购潮,自然也引来了威胁论的扩散。上海汽车收购双龙汽车之后,本希望在中国进行合资生产,但由于在技术和人才问题上分歧不断,最终取消了合作关系。2011年曾有包括汽车厂商在内的两家中国公司提出要收购瑞典萨博(SAAB),但萨博的母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因担心技术外流而反对,最终只能放弃收购。
标致雪铁龙会长菲利普·巴兰强调说:“标致雪铁龙将来也会保持独立性。法国企业的个性将会延续。”在法国国内,对中国企业出资其老牌厂商标致雪铁龙的抵触感也很强。对于东风汽车而言,融合策略今后将成为需要解决的课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