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和美国1月14日在上海启动新一轮旨在保障双边公平投资环境的投资协定谈判。本轮谈判将首次对协定草案开展讨论,标志着谈判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15日报道,今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35周年纪念日。中方希望借此加快谈判步伐,但不少人认为,“达成协议需要3至5年时间”(在京外交人士语)。
投资协定是两国政府对对方企业在本国开展设厂、并购等活动的条件做出预先规定的协定。中美两国于2008年正式启动投资协定谈判,但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并未取得进展。
中美在去年7月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一致同意全面启动谈判,并于10月在美国展开了磋商,但当时主要是阐述了各自的主张,而从此次的第11轮谈判起,中美正式开始就协定草案开展磋商。
报道指出,谈判的焦点在于,双方能否允许对方国家企业以和本国企业同等的条件在本国设厂、扩张业务。目前,中国严格限制外资进入金融、资源等领域。此外,中国还存在突然改变规则的问题。在放松监管和行政手续透明化方面,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具体落实市场开放政策将成为课题。
另一方面,中方要求美方放宽高科技产品等的对华出口限制,中国还意欲通过增加对美国投资获取美企的技术。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双方能够达成多大程度妥协是个未知数。
报道称,美国正在牵头打造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在此背景下,中国除了和美国之外,还和欧盟就启动投资协定谈判达成了共识。中国的战略是,通过分别与欧美两大经济区加强合作提高自身的存在感。中美本轮谈判为期2天,15日落幕,双方各派了20人左右的代表团参与谈判。(编译/沈红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