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这是洋山深水港港区(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参考消息网12月25日报道 外电称,12月外国企业对中国金融机构的两笔投资表明,中国虽会因他国干涉中国内政而对其采取外交或贸易措施,但中国并不会拒绝这些国家的企业对华进行投资。
据路透社12月23日报道,西班牙最大银行桑坦德银行12月10日宣布,将购买上海银行8%的股权。两天后,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等所组成的财团成为中国信达的基石投资者,对后者的IPO投资11亿美元。西班牙和挪威都曾因与贸易和投资无关的举动惹恼过中国政府。
报道说,对于存在外交分歧的国家,中国常会动用贸易制裁手段,但往往又不明说。不过中国政府在此过程中会很谨慎,以免伤害到本国经济,外国对华投资通常不会受到影响。
2012年,中菲岛屿争端紧张气氛加剧之际,中国对进口自菲律宾的香蕉加强检验检疫,令菲律宾对华香蕉出口短期内受到影响。2010年,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发生冲撞事件,在此期间日本企业称中国暂停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而中国政府则对此予以否认。
悉尼大学高级讲师莱利表示:“目标国家受影响行业的企业常常向本国政府抱怨,中国领导人似乎依赖类似的手段来传达信息。”
在上述两起案例中,中国都公开提出了合法关切:害虫、非法采矿破坏环境。
经济学人信息社资深中国分析师DuncanInnes-Ker表示:“通过多种借口实施短期贸易限制实际上很容易。”
中日因钓鱼岛争端紧张关系日益加剧,两国贸易自2011年以来不断下滑,但中国来自日本的直接外国投资仍持续增加。Innes-Ker表示:“当然,我们往往在贸易层面看到的行动比投资层面要更多。”“如果在投资层面做文章,会痛苦很多。”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