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5日报道 美国媒体称,中国表示当前寻求削减稀土出口,这是该国过去两年来首次旨在削减稀土出口。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3日报道指出,尽管竞争对手加紧稀土开采,导致中国所占全球产量的比例持续萎缩,但这17种矿产的世界供应量有大约八成目前仍控制在中国手中。北京一直通过出口配额控制供应量,虽然中国过去两年的稀土出口量因需求减弱并未达到配额水平。
中国商务部13日表示,2014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额为15110吨,比去年首批稀土出口配额减少2.5%。明年上半年的配额基本上可确定全年走势,因为首批配额一般约占全年配额的一半。中国政府通常在7月左右公布第二批稀土配额。
报道指出,如果中国公布的2014年第二批配额与过去的走势一致的话,该国稀土出口配额将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05年以来,中国逐步削减稀土出口配额,这种情况直到2012年才出现扭转。
据报道,中国2010年将稀土出口配额削减了40%,此举导致消费稀土金属的发达经济体和有关产业出现恐慌。稀土金属可用于制造包括导弹防御系统和智能手机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科技产品。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前十个月稀土出口量只占全年配额的57%。去年,中国出口商也只使用了52%的商务部配额。
【相关新闻】
据英国媒体报道,消息人士称,世界贸易组织(WTO)已裁定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与该组织的规则不符,这是北京方面使用出口配额和关税作为产业政策工具的做法第二次遭到成功挑战。世贸组织尚未正式发布专家组的裁决,而且不愿置评。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30日报道指出,这起诉讼是由日本、美国和欧洲提起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曾在2010年加剧,那一年发生的一些事情突显出中国在稀土矿物国际贸易上的支配地位;稀土应用于高科技和军用装备领域。本案还适用于钨和钼。
这一裁决的消息29日传出后,中国商务部有影响力的政策分析师梅新育对《金融时报》表示,中国很可能会提起上诉。“在我看来,中国完全有权限制战略资源或者稀土这样造成严重污染的、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报道称,“稀土”是17种金属的统称。中国是世界上遥遥领先的最大稀土生产国,尽管3年前的高价促使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近期格陵兰启动稀土矿的开发。
报道指出,2010年之前,中国已连续数年逐渐减少稀土出口配额,以鼓励这些金属的加工尽量在国内完成。2010年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额骤减之际,适逢一艘中国渔船在有争议水域与日本巡视船发生冲撞,结果造成一场稀土供应紧缺,大幅推高了价格。中国被指对日本实行禁运。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谈判加入WTO时,谈判焦点是解除中国针对进口产品的壁垒,以便让外国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竞争。自那以来,中国曾提高或降低出口税,并对多种产品实行出口配额制度,作为一种鼓励或抑制国内产能扩充的工具。这些措施意味着,某些产品在中国的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
2011年,美国、欧洲和墨西哥在WTO对中国胜诉,那起案件是针对中国对多种工业原材料实行的出口配额,该案为挑战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设定了一个先例。
中国坚称,出口配额对于抑制稀土开采和加工所造成的环境损害是必要的。但是,在限制出口的同时,中国却鼓励国内稀土加工产业扩张,这导致世贸组织拒绝接受中国的主张。
与此同时,中国已将内蒙古和江西的两大稀土矿储备的控制权整合到少数几家国有企业手中,以减少不受监管的矿商所造成的环境损害。[详细]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